2015年东善桥初级中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下)
发表日期:2015/9/1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梅明春 有1241位读者读过
2015年东善桥初级中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下)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为贯彻以“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校之路”的方针,充分调动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我校的整体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制定东善中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整体工作思路为指针,明确教育科学研究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的优先地位,树立“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以科研提高教师素质,以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科研打造学校品牌”的思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实施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战略,深入开展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研究与实验,努力开创校本研修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继续做好校本培训管理、教师培训平台管理,及时上传相关信息和材料,拓展校本研修途径,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完善教师培训有效评价机制。
2.加强教科研常规工作管理,组织教师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有序安排好校内外教师教研活动,提高活动实效性。进一步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工作,打造好课题组长和教研组长两支队伍,形成研究网络,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
3.探索“导学案与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开展教师技能评比和读书活动,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
4.实施“教师成长梯度计划”,开展教师师徒结对和同伴帮扶工作,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及青年教师的培养。发挥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帮扶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校本培训,着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我校教育发展战略的教师队伍。
5.落实教师菜单培训工作,发动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抓好教师每学年72学时培训及自主选课培训的参训率和学时数,并完成上级指令性培训。
6.及时完成上级教科研任务,积极配合各处室完成相关工作,并做好教科室工作档案管理。做好教科研阵地建设,努力建好教科研“网络”。
三、具体措施
1.制定校本研修计划,并依据计划进行校本研修。聘请知名教科研或教学专家对教师集中进行教科研培训,向教师传播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2. 召开教研组、备课组组长会议,落实布置本学期工作任务,及时上传活动材料,根据科室行事历,各组制订有效可操作的活动计划。确定部分学科为实验学科,每学期各推荐二名教师进行“导学案与因材施教”教学法展示及课堂教学实验。确定主要学科部分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促进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研究”的培训与实验。
3.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和校内外培训活动监管,深入课堂了解教师听课情况,跟踪和开展教师评课、议课、反思、交流等活动,同时倡导教师进行读书活动,建立学习型校园,并写好读书体会。
4.实施“教师成长梯度计划”。制订《名师职责、考核办法》,加强对名师的管理和培养,充分发挥名师在课堂示范、课题研究、讲座论坛、指导青年教师等方面的作用,提升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5.抓实课题研究工作,推动“个人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完善校级个人课题研究管理,让个人课题成为教师解决日常教育教学问题的最适合的工具。做好市级个人课题结题与申报工作,努力做到90%以上教师有课题,并通过多种途径发现和推广一批优秀个人课题研究成果。开展校级个人课题研讨沙龙活动,让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有交流有展示。2015是各级各类课题结题年,要强化成果意识,把课题总结结题和学校品牌建设结合起来,提高结题质量。要认真梳理研究成果,用理性和理论提炼成果,形成具有校本特征的可操作的成果。
6.加强教学交流,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通过校际交流,加快教师自身发展,并要求教师写书面材料进行汇报。
7. 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建立完善校级“菜单库”。 依托“骨干教师研修班”、“青年教师发展班”等教师组织,从不同层次与角度建设我校教科研团队。教师科研中心要深入调研与指导,积极探索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的途径和策略,总结出教师教科研团队建设的典型经验与案例。发挥各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本年度各教研组要完成组内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开课、听课、评课等主题活动,并上报活动过程和活动成效。学校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加入区、校两级“菜单库”的建设,让菜单讲座成为教师提升自己、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研修方式
1.骨干教师示范课;各教研组主题化、系列化的研修活动。
2.听评课座谈;
3.网上研讨;
4.论文写作;
5.集体学习与小组分散学习相结合。
五、组织与保障
1.成立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确保教育科研工作的落实。
2.建立教育科研评估体系,规范课题管理,建立教育科研档案。完善评估体系,把科研意识,科研活动,研究成果,教改实践与效果作为考核评估教师的重要内容。
3. 保证经费投入落实,建立学校教育科研基金。学校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奖励研究成果显著的教师、购置各种教研资料、教师进行教研活动、聘请专家及有关人员讲座的酬金、参观学访费用。为教师学习、研修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购置有关的图书资料、设备设施。
4.学校成立教科室,全面加强对各科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教科室具体负责课题的申报、审批、实施、评价、交流、鉴定等工作,制定科研规划、经费计划、课题指导、教科研骨干积极分子评选等方案。论文竞赛和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的组织、指导和策划。
5.建立教育科研成果评定和奖励制度。凡在学校立项的课题,均可申报成果评定。学校每年评定一次,由课题负责人向教科室填报成果评定申报表,由教科室组织审定,上报领导小组批准,评出一、二、三等奖奖。凡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的成果,也可申报评奖。
总之,学校校本研修的开发,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学校办学的实效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积极带领学教职工努力开发校本教研,真正找到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新型之路。
2015.8.28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