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善之学>>六善课堂>>正文

[转载]考前复习六点建议

发表日期:2016/5/17 7:50:15 出处:本站 作者:教务处 有1930位读者读过

考前复习六点建议

江宁区教研室  王必闩

 

近日,走进课堂,听了若干节初三历史考前复习课。我始终坚信,万事必有因。换言之,成绩突出自然有突出的理由,成绩不理想肯定有不理想的原因。不用怀疑,无需侥幸。更不能责怪学生,倘若学生很优秀,还用得着老师去教?只有将不好的学生教好,那才叫本事与水平。此时正确的做法应该静下心来,认真仔细分析,到底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当然,据我断言,十有八九出在课堂上,比如课堂结构不合理,时间安排不科学,效率不高,教学节奏慢,课堂容量小,教师忙忙碌碌,但大多从头讲到尾还乐此不疲。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甚至无动于衷的状态。试想,学生没有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又怎么可能提高学习成绩?随着中考日益临近,如何确保考前复习务实有效,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重视:

 

1.完善计划。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但有计划远比没有计划强。实践证明,有计划的考前复习始终比没有计划的复习效果要好很多倍。目前距离中考还有40几天,正常授课时间还有7周,若以每周3节为例,基本课时只有21节左右,有的学校只有14节左右,真正的有效课时则更少些。因此,各校初三历史备课组必须重新完善复习计划,要具体到每一周,每一节课,准备复习哪些内容,怎么复习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切忌跟着感觉走。

 

2.筛选内容。在距离中考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各校初三历史备课组要认真谋划好下一阶段复习内容。建议结合中考指导书,按照七、八、九三个年段将相近考点或重点内容进行整合,以微专题形式带领学生复习。不主张古今中外大跨度复习,同时反对教师面面俱到,什么都讲,结果什么都讲不到位。复习一定要有所取舍,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3.优化结构。建议下一阶段复习课基本结构分为这样几个环节:首先用不超过10分钟时间,通过提问、板演、集体默写、齐声读书等形式将上一节课或前面已经复习过的内容进行巩固强化。其次,用15分钟时间将这一节课准备复习的内容或考点进行快速梳理,可以略过的略过,该强调的强调,该解释的解释,尤其对重点内容,常考易错考点必须反复强调,提醒学生务必注意。再次,用15分钟时间将课前准备好的针对性配套练习进行限时强化训练,建议选择题610道,材料解析题1道。当堂批阅讲评订正,确保复习效果。最后,用5分钟时间对这一节课复习的考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建议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及时点拨提升。总之,课堂结构必须优化,反对教师一言堂,满堂灌。

 

4.整合练习。考前适当的练习不可少,但并非练习做得越多越好,如何有效充分利用各区一模(包括二模)试卷很有讲究。坚决反对教师以练代讲,尤其简单将一套完整试卷印发给学生当堂做,然后逐题讲评。殊不知,此举不仅浪费宝贵时间,而且实际效果很差。建议教师将各区初三一模试卷按照考点或微专题形式分工进行归类整合,适当取舍,重点将那些有代表性且学生易错的题目重新汇总印发给学生或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加深对相关考点的记忆。

 

5.精准帮扶。要想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提高均分,教师必须对班级中每次考试在一二十分左右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通过上课提问、课后默写、随时辅导等形式,帮助这些学生尽可能熟悉教材或考点,至少粗线条了解中外历史大致脉络,从而为其考试期间快速准确翻书或查找相应考点奠定基础,提供帮助。殊不知,这部分学生对提高均分至关重要,只要督促帮扶到位,效果立竿见影。相反,若教师不闻不问,甚至放弃,他们肯定会彻底放弃,而且考试成绩会更差,最终受损的还是教师。

 

6.强化规范。既然是开卷考试,那么如何快速翻书,查找相关考点,就显得尤为必要。毕竟考试时间有限。同时,怎样准确审题,有效规范答题,究竟书写多少文字比较合适等等都有一定的方法套路可循。这些也许看不见,但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剩下的时间里教师要通过课堂复习、及时训练等途径反复强化考试规范,教给学生必要的考试技巧。力争将失误降到可控范围之内。

 

俗话说,找到了窍门,路就会短。倘若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考前复习也是如此。只有方法得当,全力以赴,才有可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