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善之学>>语文课程建设>>学习集萃>>正文

语文角度看《流浪地球》与“翟天临事件”

发表日期:2019/2/28 8:24:19 出处:江宁区东善初级中学 作者:吕婷婷 有872位读者读过

不同于以往时代的信息传播,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时常掀起网络狂欢,某些事会以很偶然的方式借助网络爆炸式传播,某些人也会一夜之间成为网红。网络喧嚣狂欢的背后,折射出网民众心态,既包含理性诉求,更有情绪化的宣泄。

这个春节假到现在,网上仍在持续热议的是一部电影《流浪地球》,一个事件——“翟天临事件”。《流浪地球》被誉为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这部硬核科幻影片证明了中国人也能拍出好莱坞式的科幻大片。而“翟天临事件”则以一种很偶然很娱乐化的方式将高校录取公平性问题呈现在大众面前,众多扒友热情高涨,抛却情绪化的幸灾乐祸,反映出民众对教育选拔公平性的理性诉求。

作为语文教师,不妨从语文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两个热点,看看对我们语文学习,对写作有何启发。

 

《流浪地球》对语文写作的启发关键词我提炼为:科幻的意义(人文与创新精神)、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首先说说科幻的意义。不知道全国卷高考命题者是不是先知先觉,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3卷的文学类文本选材于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微纪元》,选材依据是贴近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其实不论从青少年的年龄段特点,还是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看,科幻作品在中国已经逐渐有了读者基础,影片大火之后,刘慈欣在接受采访时就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瞩目,“黑科技”一词被频频提及,AI科技方兴未艾,最近的中国人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登录让国人自豪。科技一代的中国青少年,感受着科技带来的酷炫、神奇和便捷,也必然会对此有着独特的思考与认识。每一种科技的发明,背后必然是创新精神的支撑。在大力倡导“创客”精神的中国,在大力倡导创新精神的时代,科幻作品,不论是小说还是电影,无疑能够对创新精神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科幻作品既有科学元素,又必然有人文精神。人文是主题,科学是题材,前者通过后者来展现。只有在科幻中展现出人文精神,作品才能达到一定境界。所以,科学元素更多的会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而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也必能起到积极的价值意义。有影评说《流浪地球》充满着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的情结,又透视出家国的情怀。影片中表现的父子情、祖孙情、兄妹情、战友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式表达。

所以,这部电影大火的背后,其实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从语文写作的角度看,创新与人文无疑仍是关键热词,而这部电影对此作了极具视觉效果的形象化表达,想必也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启发与思考。

再说说民族自信。中国人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从韬光养晦到主动承担起大国责任 ,在这个西方话语霸权逐渐衰落,中华民族逐渐开始伟大复兴的时代,中国人的民族自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比如即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科技公司华为的恶意堵截,也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感到中国科技领先后的民族自豪感。曾有影评说,《流浪地球》是一部试金石般的电影,因为在对这部电影的热评中,我们看到有国人对中国人拯救地球充满质疑,这是在西方话语长期霸权中的国人“奴性”体现,是那些屈辱年代中“带路者”的奴化心态,是民族自卑心在作祟。当然,大卖的影片和《战狼2》一样,影片中所宣扬的那种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极大引发了国人的情绪共鸣,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强大的情感认同基础。

最后说说文化自信。习主席说,一个民族要强大,文化上要自信。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百年多来,我们在长期的屈辱历史中,文化上缺少自信力。而只有文化的自信才能让我们具有健全的民族品格,才能成为真正强大的民族。这部电影所传递的文化精神和好莱坞灾难片或科幻片宣扬个人英雄主义是不同的,这是根植与中国文化土壤上的科幻影片,面对地球的灾难,依靠的是大家的力量,共同维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这是很中国的。

所以,从语文写作的角度,我们可以从这部电影中提炼出如此时代热词,这部电影确实有值得我们思考的诸多正能量。

 

“翟天临事件”对语文写作的启发关键词我提炼为:公共理性、包容异见。

“翟天临事件”仍在热议,并且这种热议逐渐呈现出两种方向:一是从翟天临本人转向向深入反思事件背后所涉及到的教育公平性问题及解决措施,一是仍抓住当事人不放,走向对当事人的道德、学历、与当事人相关的其他人等的冷嘲热讽。

就公共理性而言,互联网时代更应讲理性,因为网络作为一个虚拟世界,既给了每个人发言的机会,限制性又少,所以不少人在网络上所言更多的是情绪的宣泄而非理性的言之有据的表达。胡适先生曾言,有一分理说一分理,有七分理就不要说八分的话,建设性的意见更多的需要理性,勒庞的《乌合之众》中也倡导理性表达,而不是个人情绪的宣泄。就包容异见而言,就是捍卫别人表达的权利,允许不同的声音。

在网友热议中,我曾经希望听到点不同的声音,但在群情昂扬中,稍有不同意见的声音很快被冷嘲热讽,网友们容不下不同的意见表达,这就近乎网络霸权了。有人说要宽容这个演技上很有前途的演员,马上便招来群起而攻之,只好禁言。公共理性要言之有据,包容异见也是理性的体现,不同的声音只能让我们更清晰问题的意义,得到更有建设性的认识,而不是相反。真正的话语力量不在于声音大、人数多。

“翟天临事件”其实反映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毫无疑问,“学霸”人设的崩塌,其负面影响是巨大,但我觉得还是应该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因为问题的出现,板子也不能全打在翟天临一个人身上。我们不妨听听那些不同意见的合理性,在指出他的错误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这个问题所反映出的教育方面存在的弊病该怎么去解决,这才是这件事的更大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要负责人的发言,不能因为约束力的缺少而放任自己的情绪,更不能道德绑架,而要用理性约束自己,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包容。我觉得这是从这个事件得到的启示。

 于坤老师 来源|高中语文学习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