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写出人物的特点”课堂实录
发表日期:2018/9/17 9:13:02 出处:江宁区东善初级中学 作者:吕婷婷 有1421位读者读过
黄: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我想问一问,有没有同学认识我?——不认识,一个都不认识我吗?那我介绍一下,我叫黄厚江。草头黄,忠厚的厚,长江的江。现在请大家用黄厚江三个字分别组词,看看你们能组多少词,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掌握的词汇是不是丰富。
生:黄河。
黄:黄河,挺好的。
生:黄酒。
生:硫黄。
黄:硫磺是这个黄吗?
生:黄色。
生:黄土。
黄:其实,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大家都姓黄。知道为什么吗?能想到那个词吗?
生:炎黄子孙。
黄:对。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下面用厚组词。
生:厚积薄发。 黄:出口不凡哪。大家读书要厚积薄发。 生:深厚。 生:厚道。 生:厚重。 黄:厚重。大家肚子里的词语很丰富。再用江组词。 生:长江。 黄:长江,挺好。 生:丽江。 黄:丽江,还有吗? 生:大江。 黄:长江,丽江,大江,是不是还有松花江?能不能换一个思路? 生:滨江临海。 黄:滨江临海。嗯,有点学问。对,滨江临海什么意思啊? 生:就是濒临大海和长江的意思。 黄:很多诗句里有江,能说几句吗?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黄:非常好。刚才是用黄老师名字的三个字组词。下面要求高一点,你们能看出我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生:慈祥。 黄:慈祥,好啊。——这位女同学你讲讲。 生:忠厚,善良。 黄:忠厚,善良,我就写忠厚,因为我觉得善良应该是人的共同特点。 生:聪明。 黄:你能看出我聪明,说明你也很聪明了。 生:和蔼。 黄:和蔼。还有不同的举举手。 生:谦虚,朴实。 生:开朗。 黄:开朗,性格比较开朗。 生:有孩子的特点。 黄:有童心。很多同学说我有这个特点。 生:幽默风趣。 黄: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记叙文一定写得好。因为你们词语丰富,观察敏锐,几分钟就能捕捉到人的特点,非常不容易。但要写出一个人的特点,还要有具体材料。现在请大家拿一张纸,拿一支笔,写一段话表现我的一个特点。只给5分钟,看看谁写得最多最好。提醒大家注意:想一想,写一个人的特点,一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好的,我们现在开始交流。哪位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 生:黄老师是一个很有童心的人。说话时带有一点小幽默,语言风趣,非常容易交流,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而且他的脸上时常带着一丝浅浅的微笑,就觉得非常友好可亲,忍不住就会和他去交朋友。 黄:请问同位,你觉得他写的怎么样。 生:很好。 黄:写出了什么特点? 生:童心。 黄:对。哪一句最好? 生:他的脸上时常带着一丝浅浅的微笑。 黄:对,两位同学,一位写得好,一位评点得也很好。紧紧围绕着童心,都是具体的描写,很好。当然,还可以更充实一点。这位同学你自己读,好吧。 生:他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师。眉宇间透着慈祥与和蔼,在与学生交谈时,举手投足间闪现着一股孩子气,岁月的沧桑使他皱纹不经意间爬上了他的眼角,但掩盖不了他一颗炙热的童心,他就是我们敬爱的黄老师。 黄:好,这位同学很有文采,也写的很好,但是也有不足。有没有同学对他提出修改的建议?没有?我再读一遍,我们一起讨论。 他是位幽默风趣的老师,眉宇间透着慈祥与和蔼,在与学生交谈时,举手投足间闪现着一股孩子气,岁月的沧桑使他皱纹不经意间爬上了他的眼角,但掩盖不了他的一颗炙热的童心。 ——后一句话我自己就不读了。 我们首先看主要写我什么特点? 生:有童心。 黄:也是有童心?后面有哪些具体内容可以表现童心呢? 生:眉宇间透着慈祥与和蔼,在与生交谈时,举手投足间闪现着一股孩子气。 黄:的确如此。这句话,尤其是后面一句“在与生交谈时,举手投足间闪现着一股孩子气”很能表现童心的特点。但“眉宇间透着慈祥与和蔼”和童心关系不紧密。还有哪些句子和童心的特点关系不紧密? 生:“他是位幽默风趣的老师”。 生:“岁月的沧桑使他皱纹不经意间爬上了他的眼角”。 黄:这些句子,或者联系不紧,或者特点表现得不具体。大家能不能帮助他修改一下? 生:眉宇间透着慈祥与和蔼,又闪烁着孩子的顽皮。 黄:非常好。 生:被很多皱纹包围的眼睛中,有着孩子的光彩和单纯。 黄:改得真好。有没有同学集中写幽默的特点呢?有没有?好的,这位同学。 生:黄老师眼睛虽小,但是炯炯有神,总是笑咪咪的,给人以慈祥的样子,言语中也不乏幽默,反映出了他的博学与睿智,他像爷爷般给人以亲切感。 黄:好的。他写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的语言不错,也写了很多的特点,但是不能突出地表现幽默。 黄:评价得非常好。这位同学用了很多褒义词,但是大家要注意他有两个问题。黄老师眼睛虽小,但是炯炯有神,这表明了什么?他总是笑咪咪的,给人以慈祥的姿态,言语中也不乏幽默,反映了他的博学与睿智,他像爷爷般给人以亲切感。这几句话又是写什么特点? 大家一定要记住,特点写多了等于没有特点。写人的文章一定要突出特点。有没有同学写其他特点的?比如写聪明的,有没有?你写什么特点? 生:我没有写聪明。 黄:那你写的什么? 生:我写的慈祥。 黄:好的,念出来给大家看看。 生:黄老师慈祥地望着我们,脸上的皱纹像一朵绽开了的野花,他用亲切而柔和的嗓音鼓励着同学发言,声音虽然沙沙的,但却像爷爷粗糙的大手抚摸你的心田,让人一下子放松下来,有一个同学回答不出问题,他便微笑着安慰他,眼睛像闪亮的星星和蔼的闪烁着。 黄:她写得怎么样? 生:写得很好。 黄:写得最好的是哪句? 生:她把老师的声音比做爷爷的大手抚摸着心田。 黄:对,这句的确写得非常好。 生:突出黄老师慈祥的声音。 黄:很好,她主要通过声音、肖像,抓住眼睛的细节,写慈祥。有没有写我聪明的? 生:没有。 黄:现在规定就写聪明的特点。怎么写? 生:我觉得你的手挺秀气的,像是读书人的手。 黄:秀气的手,可以看出是读书人。但秀气的手能不能表现人的聪明?很勉强。 生:深邃的目光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鲁迅先生。 黄:请坐请坐,你夸奖我,我很感谢。但是有一个问题,鲁迅先生是聪明的代表吗?鲁迅当然是聪明人,但是鲁迅在我们大家心目中并不是聪明的代表,还不如说看到黄老师就想到陈景润。但也不好,不具体。请写出具体表现黄老师聪明的地方。 生:有个词语叫聪明绝顶。 黄:有道理。但仍然比较概括,没有具体的描写。应该在对头发进行具体描写中让人看到聪明。 生:通过黄老师的言谈和眼神透露出聪明。 黄:言谈和举止,什么样的言谈透露聪明? 生:就是机智的话语。 黄:机智的话语。非常好。机智,我也认可。能不能再具体一点?像—— 生:简单的词语从您嘴巴里蹦出来,像有生命一样在跳动。 黄:有意思。“像有生命一样在跳动”是聪明的表现吗? 生:让人爱听,耐人寻味。 生:使人很有启发。 黄:语言中写出聪明,不容易。其实最容易得还是写肖像。大家看我的肖像,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聪明? 生:光脑袋。 黄:有点道理。有人说,聪明的脑袋不长毛。当然也有人说,光脑袋是因为不够肥沃。 生:额头,特别突出。 黄:大家观察得不错。概括一下,写一个人的特点,比较容易的办法是从哪些方面入手? 生:肖像。 生:语言。 黄:但是单单写其肖像,写语言,要写得丰满很难。如果要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得很丰满写得比较深入,除了写肖像写语言等,还要怎么办? 生:通过具体的事件。 黄:对,写具体的事件。上课到现在,大家了解了我的哪些事件?又可以写出什么特点? 生:自我介绍很有特点。 黄:什么特点。 生:让我们组词。 黄:表现什么特点? 生:知识很渊博。 黄:哪几个词就能说渊博?再说还是你们组的词语啊? 生:很机智,上课有特点。 黄:这还有点道理。还有吗? 生:和同学交流不一样。 黄:表现在哪里? 生:从不批评。 黄:不批评就好吗?我是都说你们好吗? 生:不是。但是很委婉,很含蓄。 黄:是说我说话不明白吗? 生:不是。是尊重学生,循循善诱,善于启发。 黄:你真会夸人。还有其它事件吗? 生:(沉默) 黄:我们刚刚认识,你们了解我的事件的确不多。大家想一想,如果写一个人,对他的事件了解不多。怎么办呢? 生:询问。 黄:非常有道理。如果对所写的人了解的事件材料不多,可以询问,可以调查了解。可以问本人,也可以问别人。大家想不想听我说说我的故事? 生:想。 黄:我知道你们想。那么黄老师说几个自己的故事,你们认真听,看看哪些事件对你写的特点有用,或者哪个事件能表现哪个特点。明白我的意思吗? 生:明白。 黄:如果要说优点,我觉得自己做事情比较专心。只要读书写作,有人叫我都听不到。几十年来心都用在语文教学上,备课,上课,编教材,写论文,每天都要熬夜,30年几乎没有在夜里12点之前休息。从不打牌,从不玩游戏。不管多累,一进课堂就兴奋,就陶醉。二是和同学们的关系特别好。成绩好的我喜欢,成绩不好的我也喜欢,甚至特别调皮甚至行为不够规范的学生也喜欢。有一届,有几个学生特别调皮,夏天上课,把衣服敞开,露出发达的胸肌,吓得女老师不敢上课。但他们的老大规定,老黄上课不许闹。每一届的同学都要给我起别名,有的叫我老黄,有的叫黄老,有的叫我逗逗,有的叫我江江,有的叫我老顽童,最近的一届叫我豆浆。 要说我的缺点,最主要的就是特别粗心。中午吃饭,女儿说菜凉了,爸爸用微薄炉热一热。可是后来到微波炉中找不到菜了。哪里去了?菜被我放到冰箱里去了。晚上回家,钥匙常常打不开家里的门。门一开,邻居家的女主人出来了。我家住在4楼,开的是5楼的门。到此为止,你们有没有发现可用的材料?这位同学说一说。 生:你热爱语文,可以看出你聪明。 黄:热爱语文就是聪明?有点勉强,其他同学有没有发现? 生:同学们给你起的外号,都可以表现他们喜欢你,说明你喜欢孩子,课上得好。 黄:有点道理。能表现刚才大家归纳的我的哪个特点? 生:有童心。 黄:有道理。其他材料能表现什么特点呢? 生:我觉得最调皮的学生你上课也不闹,说明你聪明。 黄:这怎么理解? 生:他们那么调皮,根本不想学习,可是你能让他们听语文课,说明你很有办法。 黄:我一开始觉得勉强,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道理。 生:还有,你能够让这样的学生都敬佩你,听你的,说明你教育学生一定有自己的办法,这也表现你的睿智和聪明。 黄:你真不简单,说得头头是道,看到了我自己都没有看到的东西。大家还要注意。同一个材料也可以写出不同的特点来。比如说写肖像,写细节,可以写我的眼睛。能不能由我的眼睛写出不同的特点来?大家试试。 生:能。 黄:能写哪些特点? 生:慈祥。 黄:除了写慈祥,还能写什么? 生:童心。 黄:大家能不能尝试一下。有没有同学想到? 生:黄老师小小的眼睛是那么和蔼,目光让人觉得那么温暖,就我爷爷的目光。 黄:我其实没有你描写的那么老。但你写得真好。这是写慈祥,有没有人能写一句表现童心特点的? 生:黄老师的眼睛非常小,但特别灵活,眼珠转来转去,就像是孩子的目光,那么单纯。 黄:有点意思,但也有点夸张。我想问问大家,如果写一个人的特点,掌握的材料不够用了,怎么办? 生:可以想象。 黄:还能想象?能想象出具体的事情? 生:比如说没有发生在这个人物身上,但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也可以写。 黄:借用别人的事情,来写人物的特点? 生:是的。 黄:比如说要写我的和蔼,可以写别人什么样的事情呢? 生:写别人严厉的事情。 黄: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不是想象,这是衬托。要写一个老师和蔼,可以写其他老师的严厉。对不对? 生:是的。可以对比。 黄:很有道理。你写几句对比内容看看。 生:我们的班主任成天板着脸,大家一看见就害怕,只要听到他的脚步声,教师里就鸦雀无声。可和蔼的黄老师一进教室,大家就围在他身边,和他开心地说说东西,教室里就充满笑声。 黄:你胆子真大,当心你们老师在听课。当然这是文学手法不可当真。不过,真写得不错。运用衬托的手法,丰富了角度,也可以把人物写得更丰满。但侧面的表现不能太多。如果材料还不够,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生:有人说作文是三分真七分假。 黄:三分真七分假,倒过来正好,七分真三分假吧。假的哪儿来呢? 生:可以自己想一些素材。 黄:用什么办法想素材呢?可不能随便编造,当然如果合理想象也是可以的。但想象也要有基础。黄老师教你一招好吧。有一个选材方法叫假借,不知你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明明这个事情是发生在他人身上,现在我们为了写这个人特点,可以把这个事情假借到这个人物身上来。大家读过《三国演义》吗?《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张飞痛打邮差的情节。但据专家考证,痛打邮差的事情不是张飞干的,恰恰是刘备干的。但刘备的特点是仁厚的,这个事情不能让他打,一打刘备就不仁厚了。为了突出张飞的粗野,罗贯中就把这个事件安排在张飞的身上,很符合他的特点。刚才有同学说“作文是三分真七分假”,这也是合理的“假”。当然,有时候,对所写的人物进行采访也是很好的方法。前面有位同学说到“询问”,就包含了这个意思。比如你写我的“博学”,你可以问黄老师您是怎么读书的呀,读了哪些书呀;比如你写我的“和蔼”,你可以问问我同学们作业不做怎么办作业不认真怎么处理。这样对我的了解就更深入了,材料也更丰富了。但今天没有时间让同学们采访我了。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今天我们上了一节什么课? 生:作文课。 黄:什么作文课? 生:写人的作文课? 黄:怎样才能写出一个人的特点? 生:写肖像,写语言,写行为。 生:写表现特点的具体事件。 生:还可以从侧面写。 生:还可以借用别人的事件写。 黄:大家记得很全。好的,布置作业,请以“认识黄厚江”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大家想一想,这个题目能不能写成记事的记叙文。 生:不能。 生:能。 黄:黄老师也觉得是能的。如果大家愿意,可以分别写一篇。下课,谢谢同学们。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