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善之源>>党务工作>>理论学习>>正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

发表日期:2019/3/11 17:58:16 出处:江宁区东善初级中学 作者:吕婷婷 有788位读者读过

35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及专家解读、教育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上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

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一、去年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

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

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

关税总水平由9.8%降至7.5%

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还要保持清醒: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较多。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不少。

二、今年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调查失业率5.5%左右,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

三、今年重点工作

减税降费: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就业: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消费: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

投资: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

金融: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精准脱贫: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

污染防治: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2%

教育: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

医疗: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

提速降费: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

开放: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继续推动中美经贸磋商。

协调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划重点:专家解读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

政府工作报告: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储朝晖: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述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两个“更”字的增加表明,这是在过去基础上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新要求,要再进一步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同时,这也可能会意味着,新一年将出台更多更加强有力的政策,在此前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工作要点中也有相关体现。

政府工作报告: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储朝晖:“互联网+教育”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国家对“互联网+教育”更加重视。“互联网+教育”实际上与国家整个互联网发展战略相关,同时也意味着,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一个大的趋势,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所体现。

政府工作报告: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

储朝晖: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这个从数量上来说很容易做到。事实上,现在离普及高中教育已经不远了,但是办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的难度比较大,原因有很多,包括师资、软件和硬件设施等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许多地方也没有这个意识。

特别是特殊教育的成本,要比普通教学高许多,所以师资、硬软件设施等问题在各地没有很好的解决,恰恰是很多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没有享受到义务教育和基本的财政补贴。

政府工作报告: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

储朝晖:教师工资问题去年引发了许多关注,今年要更加重视,进一步解决好这些问题。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有所行动,如提高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公务员水平等,这都是在向前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的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财力虽然很紧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我们要切实把宝贵的资金用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储朝晖:我认为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因为2019年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较大,从教育经费角度来说,如果得不到保障,那么教育的很多问题就很难解决。所以,这里明确地提出经费的问题,承诺2019年教育支出安排超过一万亿元,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投入,能够保持住整体投入的水平。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经济运行在放缓,下行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历史上的惯例,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应该提高。所以现在一定要保持住这个比例的提高,不能够随着经济放缓而让教育经费下降。

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储朝晖:鼓励这些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这个报考职业院校,实际上是与就业和就学相关的两个问题。扩招以后,这些人就处在就学状态,在调查和统计失业率时就没有了这些人,那么整个社会的失业率降下来了,所以这个措施就把社会福利政策转换成就学的机会。

 

 

两会现场:教育部长陈宝生答记者问

来源:中国教育报官微

312日上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两会第四场部长通道上接受记者的采访。教育部长陈宝生回答了老师、家长高度关注的问题——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就学校减负、社会增负问题向陈宝生部长提问。

?  陈宝生部长这样回答——

谢谢你,你提了一个减负中我们遇到的新问题。

去年2月,教育部联合四部门出台治理整顿校外培训的文件。从那时开始,我们分四个阶段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综合治理。

这四个阶段,一是排查,我们共排查了40.1万所培训机构,搞清底数;

二是整改,在40.1万所培训机构中,27.3万所培训机构是有问题的、不合格的,整改就是对27.3万所机构进行治理,给它治病;

三是规范,去年8月,国办发布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意见,对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作出了整体设计、顶层设计,有了制度和规矩,以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就要按照这个文件的要求来推进;

四是巩固,现在做的事就是巩固整改成就,27.3万所有问题的培训机构,已经整治了27万所,超过98%的机构得到整改。

但是在整改的过程中,有一些培训机构转移阵地,把战场开到了线上,减负工作,原来叫作“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在叫作“线下减负线上增负”。

这是一个新问题,战场转移了,方式变异了,我们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开始研制综合治理的文件,不久就会发布,在这个文件出来之前,我们将比照线下治理的措施,对线上的培训进行规范,一定要把负担过重的问题治理好。

?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记者就 “如何看待学校减负、社会增负,老师减负、家长增负的问题向部长提问。

?  陈宝生部长这样回答——

我们讲的是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不是不要负担,没有负担中国教育将会怎样?全是负担中国教育会是怎样?教育本来就是负重前行的事业。

我们现在进行的就是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这些年教育部高度重视减负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治理措施。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严减负令——“减负30条”,这就是综合治理的措施。

为什么要出这样一个综合治理措施呢?因为根据实践经验,我们感到,学业和课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多因一果的综合征,原因多方面,就这么一个结果,这叫多因一果。所以要多方面发力来综合整治,这就是“减负30条”的根据所在。从哪些方面减呢?这涉及学校、教师、政府、家庭和社会。

从学校这个角度讲,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严控课程门类和总课时,就是说开哪些课,开多长时间,要解决这个问题;严控课程容量和难度,也就是说,每门课你讲多少内容,讲到什么水平;还有一个就是严控非零起点教学,大家可别小看这一点,这个非常重要。

现在我们都喜欢搞超前教学,就是孩子还没上学,就教了很多知识,以为这样学生就能健康成长,实际上不是。学生的一张白纸,交给老师,老师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这之前,左一道右一道,把孩子画得五花八道,这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这叫什么呢?打个比喻,这叫做“张飞画扇子,愁死齐白石”。所以,我们要严禁这种事发生。

就老师来说,应该办好两件事:一件事就是严格依照大纲和课程表教学。大纲是管内容的,课程表是管各种课程的相互关系,这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另外一个就是严控作业数量和难度。数量好理解,难度是什么?就是不要给孩子们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题,多出一些师生友好型的题。

对政府来说,主要是要在质量标准、课程教材、考试招生、评价体系以及素质教育引导等方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来解决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还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减负奠定基础。这就是政府要做的事。

对家长来说要做什么呢?我觉得就两句话: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对孩子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就是说,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

就社会来说,一是不要传播似是而非的所谓教育理念,二是不要给一些不良机构做代言人,三是不要为一些号称懂得教育的大忽悠助力。今天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十个人谈教育,会产生十一、十二个观点,所以一定要警惕。

社会环境非常重要。环境好了,祖国的花朵就会开得更灿烂,祖国的幼苗就会成长得更健康。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减负作为一个多因一果的综合征,一定要系统治理。难度很大,但是难度再大也要紧紧抓住不放,落实好“减负30条”。

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如果今天不减负,明日负担重如山。负担重如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学生会不高兴的,学生不高兴叫什么呢?就是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所以,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治理下去,不获全胜,绝不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