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学习策略的思考

发表日期:2012/12/18 14:39:23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35位读者读过

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学习策略的思考

  金立梅 

   摘要:学生“学会”和“会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是无限的,学会一部分知识也许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而会学却意味着拥有了学习能力,终身受益。学习策略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过程,离开了学习策略的学习是无效的学习实践。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为了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学习,本文探讨指导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学习的策略。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创设良好情境,开展有效学习;(2)合理分组探究,形成有效学习;(3)营造和谐氛围,促进有效学习;(4)关注知识迁移,巩固有效学习;(5)实施分层评价,深化有效学习。

   关键词:有效学习;策略;分组探究;知识迁移;分层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

   现象一:教师在台上演示操作或要求学生自由练习时,学生抵抗不了网络的诱惑,玩网络游戏、看电子小说、随意浏览网页等等,并且这种现象就像是传染病,影响着其学生,旁边的学生看到后也要不顾批评的玩。等我关了网络,发现刚才上网特起劲儿的那几位学生都低下头,趴在桌子上了。  

   现象二: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发呆、无所事事或做其他学科作业。课堂布置练习不做或不交。

   现象三: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很多时候通过上机操作、小组交流等途径进行学习,但小组讨论常常演化为小组聊天。面对电脑这一“保护屏障”,搞小动作,离开座位去观赏其他同学的成果或利用极域软件聊天等等,难以控制。

   …………

   课堂有效学习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内在的、直接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最大追求。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一、创设良好情境,开展有效学习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而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对未知知识渴望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积极理解教材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上首先要做的不是急于传授知识,而是要巧妙的设置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激情,使学生怀着对知识渴望的冲动,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也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信息技术课可以通过教学中的一定情境引发学生的良好情绪,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有效学习的达成。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创设1、生活情境。知识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生活情境取材广泛,也贴进实际,现实生活中重大的一些事件都是可发掘利用的生活情境。2、游戏情境。爱玩、欢乐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地学习,寓乐于学,必然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游戏或活动,把课本上烦琐的操作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图片操作时,我设计了一个拼图游戏,让学生来熟悉对图片的各种操作,如裁剪、环绕、拖动等。学生显示出极大的兴趣,也为后面图片的处理奠定了基础,既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很好地促进了有效学习。3、故事情境。故事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门户,对孩子而言故事天生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我们可以采用经典故事,也可自编故事。例如,在学习电子邮箱的使用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学校的文化节到了,针对班级文化墙的布置,请大家踊跃发言,并将意见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至老师的邮箱。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知道了要想完成这个任务,得做好2件事:(1)申请一个自己的邮箱;(2)如何发送电子邮件。通过这个故事情境,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还亲身体验到学习的快乐。4、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的环境、素材和学习资源,让学生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转化为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在教授《数据的处理与统计》一节时,我以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榜排名究竟谁第一为问题引入,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排序概念的讲解,如何操作,一环扣一环,实现有效学习。

   好的情境可以实现利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幅提高,顺利开展有效性学习。

   二、合理分组探究,形成有效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我们应当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中完成互助性学习。而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首先涉及到组内成员的搭配,在小组构建中,要对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并培训好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望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这样也能解决前面所提现象三的问题。

   1、带动组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理解重点,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因此,在学习目标较难完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这种组合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教《数据处理与统计》这课时,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公式与函数来解决综合问题,这是本课的重点,什么时候用函数方便,什么时候不能用函数,只能用公式,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有那么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我就采用异质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

   2、平衡组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要照顾较低层次的学生,因此根据学生能力不同分层组合,也可以在一些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采用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我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进行优势互补。比如在学完《制作网站之首页设计》这课后,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简单网页的方法。对于中等组合的学生,我让他们参照书上的内容模仿操作即可,而对于优优组合的学生,我则下发了丰富的素材,要求他们自选主题,自主简单设计网页,但要包括书上所提及的技能要点。

   三、营造和谐氛围,促进有效学习

   课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平台。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更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以学生的知识的主动建构与情意的积极发展为目标的课堂里,教师的根本责任是让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主动发挥。所以,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新的教学目标带给教师的新工作任务。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教师而言,首先就是在教学中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其次是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差异性,重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由于学生性格、爱好、成绩优差等方面的差异,因此,课堂表现各不相同,有的爱发言,有的善观察,有的爱提问,有的善归纳,有的善思考等等。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的发光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这样就有效地限制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机会,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就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讨论、探询等。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他们的能力。

   四、关注知识迁移,巩固有效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各学科和技能之间或同一学科和技能的各个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互影响的现象,称为学习迁移。教师应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一些原理或一些软件的使用方法时,若只是强调学生去记忆,那么当他们面临复杂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如能创设这样一种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矛盾,在不懈的探索中引导他们准确运用已有的知识得出结论,这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发现欲望和自信心,为困难情境中学习的迁移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从而把握迁移的方向。

   例如,在教授八年级学生怎样使用ppt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时,ppt软件与学生们已经学过的word软件同属于office办公软件,是同一类型的,必有其相似之处,于是我让同学们回忆word软件的界面和相关操作方法。随其师生共同分析ppt和word这两软件的界面,经过分析、比较,总结出异同点,并针对不同点,概念如何,怎样进行操作,也一并讲解了,使新教学内容的学习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完成,促进了学习的迁移,也巩固了已有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网页链接的制作这节的学习上也是如此,超链接的概念以及利用不同对象创建超级链接的方法,在利用ppt制作多媒体作品这章中已经学习过,还有书签链接在利用word设计电子作文选也学习过,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练习,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学习新知。

   五、实施分层评价,深化有效学习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一个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喜欢你的课,让每个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体现这种思想,根据学生的差异,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在课堂上评价时,教师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状况,要为他们创造和提供均等的参与机会,评价也应视学生的能力而定,但都要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让学生对学习更有信心、更有兴趣。切忌负面评价,尤其不能用打击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在课堂作业上评价时,我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我会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差异,将上机作业由易到难分为三到四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都有受到肯定、鼓励和表扬的机会。

   一句话说来,评价要以成功体验为依据,因人而异,重在激励,并且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让每个学生都建立自信,学会有效学习,乐学善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乐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科学,1998(3)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研究,2008

  [3]郑金洲.合作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4]周克江 张子石.信息技术教育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5]冯卫东 王亦晴.情境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6]曹宝龙.学习与迁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