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善之师>>青年教师发展论坛>>正文

读书笔记(徐霞)

发表日期:2012/12/28 8:50:49 出处:本站 作者:徐霞 有754位读者读过

《孙子兵法》与教育教学

徐霞

看完谋篇后我认识到:孙子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以谋攻之法也。" (《谋攻篇》)这段话的意思是:用兵打仗,上策是从智谋上战胜敌人,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计谋上胜敌一筹,使敌人屈服;其次是从外交上压服敌人,即联合自己的盟友,拆散敌国的盟军,使对手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再次是攻打敌人的军队,以武力战而胜之;而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堡,这是作战中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所以,善于交战的将领,不是采用武力使敌人屈服,也不是靠硬拼的办法攻占敌人的城池,更不是采用久拖不决的消耗战去吞并敌人的国家。因此,运用谋略迫使敌人完全地降服,军队不受挫折而取得完全的胜利,以此争雄于天下,这就是运用谋略战胜敌人的法则。这种战争的胜负系于决策正确与否的思想,体现出对战争指导者主观能动性的高度重视。

自古以来,有作为的军事家们无一不是遵循着先计后战、上兵伐谋的原则,演绎出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精彩绝伦的战争画面。

 教育虽然不是战争,但同样需要运用智慧和谋略,去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堪称伟大的教育家。一部《论语》记述了孔子许多充满了智慧和谋略的教育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讲学习旨趣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学忧不及,犹恐失之。" "当仁,不让于师。"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讲学习态度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讲学习方法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这是讲学习意义的。

  这些充满智慧与科学的教育思想,既是为师者教书育人的良策和高招,也是学子们求知上进的箴言与捷径,至今对后人仍很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因为,只有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永不满足,奋发进取;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才能克服困难,一如既往;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在学习中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我国,没有人怀疑北京大学在中国高等学府中的崇高地位,也没有人怀疑考入北京大学的学子们的聪明才智。前几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在北大等你》,书中48位考入北京大学的文、理科高考状元及优秀学生,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介绍了他们高效率的复习方式和独特的高考心态平衡法。实际上,他们所讲述的也就是他们在实践孔子那些充满智慧与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孙子"上兵伐谋"的兵家谋略的体会。他们成功的体验再次证明,知识可以给人智慧,智慧使人更加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