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善之师>>青年教师发展论坛>>“同题异构”教学比赛>>正文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
发表日期:2012/12/24 20:07:01 出处:本站 作者:梅明春 有3776位读者读过
备课时间:201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1 年 月 日 总课时:第 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 |
课时 安排 |
共需 1 课时 此为第 1 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用知识网络结构图表示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3.知道物质之间的结构与物质之间的性质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 ||||||||||||||||||||
教学方法 |
实验探究 多媒体 合作讨论 |
主备人 |
梅明春 |
课型 |
复习课 | ||||||||||||||||
教学重难点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 ||||||||||||||||||||
教学过程 | |||||||||||||||||||||
师生互动 |
二次备课 | ||||||||||||||||||||
【活动探究一】碳的单质 例1.下列是几种物质的结构模型,其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 C60 D.氯化钠
问题1:这四种物质分别由什么微粒构成?
问题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例2.请将下列物质、性质、用途按示例连线。
【活动探究二】碳的氧化物 赛一赛: 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有二氧化碳生成或参加的化学方程式。
理一理: 根据写出的化学方程式,你能把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编织成知识网络吗?
议一议: 例1.现有两瓶无色气体—CO和CO2,你有几种方法把它们区别开来?
例2.写出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所采用的方法。 (1)CO中混有少量CO2 : (2)CO2中混有少量CO :
【活动探究三】二氧化碳的制取 例1.实验室提供了以下仪器,请你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参加实验探究活动:
(1)若用碳酸钙和稀盐酸来制取大量的二氧化碳,你认为除需要用到上面的⑥⑩仪器外,还需上面的仪器有 (填序号)。 (2)上述所有仪器选择的依据是 (填字母)。 A、属于固固型加热的反应 B、属于固液型不加热的反应 C、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D、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不选用浓盐酸?
(4)实验室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试问能否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请说明理由。(通常状况下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
(5)草酸(H2C2O4) 固体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 H2C2O4=CO2↑+CO↑+H2O,若用该反应来制取CO,制气装置应选 装置。
【课堂小结】思维导图
|
【思考1】碳的单质有哪些?结构有什么特点?
【思考2】常见碳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及用途?
【思考3】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回忆碳单质、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思考4】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思考5】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思考6】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药品、原理、装置、步骤、检验)
| ||||||||||||||||||||
反馈 练习 |
1.为了区别CO(可能混有氧气)与CO2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伸入燃着的木条 B.分别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C.观察颜色 D.分别通入少量稀硫酸,振荡 2.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
3.碳、一氧化碳、氢气都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金属铜,但实验装置不同。
A B C (1)点然CO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若用CO还原氧化铜粉末,应选装置 (填字母),其反应方程式为 。该装置还缺少 装置。 (2)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原因是 。 4.按下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____ ___和__ _____。 (2)若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用装置C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 。 (4)利用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 ||||||||||||||||||||
作业 布置 |
| ||||||||||||||||||||
板书 设计 |
《第六单元 碳和谈的氧化物》单元复习 一、碳的单质 二、碳的氧化物 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 ||||||||||||||||||||
教后 小记 |
| ||||||||||||||||||||
【化学用语天天练】写出下列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