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善之源>>漫步文苑>>正文

有毒的“小故事”

发表日期:2014/9/28 10:35:01 出处:本站 作者:吕婷婷 有1419位读者读过

 

有毒的小故事

 

一、引

在一位网友的博客空间看到《小故事》一文,在评论栏留下三言两语后,就失去了进一步阐述的冲动。后来做了一回所谓的评委,一位演讲者又提到该则故事的启迪性——“做人要力求出色,勇争第一,这样别人才能发现你、记住你!”奇了怪了,怎么这么多人引用这故事?“谷歌”一下,发现网上铺天盖地到处转贴这则故事,于是憋不住想说几句。

先看看这则故事吧:

老师问学生:“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大家哄堂大笑地回答:“珠穆朗玛峰!”老师接着追问:“第二高峰呢?”这下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之后启迪学生:做人要力求出色,勇争第一,这样别人才能发现你、记住你!

这位演讲者除了引用这则故事,还高举名人名言大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语),并发掘本土资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二、于

从小,多少家庭用类似的话语、类似的观念,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出人头地!多少学校、多少老师甚至整个社会,几乎都在用这样的观念,教育、引导人们去“飞黄腾达”,去做“人上人”!

于是,多少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逼着孩子拼死拼活考名校,孩子考试成绩稍差,便横眉冷对,孩子成绩排名靠后,更会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于是,多少父母在自欺欺人,怀抱不合逻辑的幻想,谈升学,言必哈佛耶鲁、北大清华,什么哈佛女孩、牛津男孩之类的书籍都成为畅销书。

于是,在学校里,多少双惊恐的眼睛在盯着老师的训导,多少紧皱的眉头深埋在书本与作业中。于是,用绩效工资这张王牌将教师变成教如何考试的机器和奴隶,再通过教师将学生一个个变成学如何考试的机器与奴隶。于是,为了升学率,对学生差别对待、褒贬不一。对升学有望、能考“名牌”的学生笑脸相迎,对学习成绩较差者则斥之贬之。动不动就以“分类指导”为借口,对学生摸底排队,分出所谓的“好班”与“差班”、“快班”与“慢班”,结果只是给学生幼小的心灵埋下自卑的烙印。于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大多数学生只能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成为教育体制和目标的牺牲品。

于是,入学教育、考前动员,口沫横飞,大话连篇,让学生将来个个都成为这个家、那个家,做栋梁之材,这忽悠本领,连本山大叔都要自叹不如。

于是,奥运会得了亚军,还要痛哭流涕,国家、民众的眼睛只盯着冠军榜,狭隘民族主义高潮迭起。

于是,官本位根深蒂固,教师想当校长,校长想当局长,于是某地出现四十几位教授争当处长之现象也不足为奇了。

于是,即使当不了官,做教师也要越来越特级,做教授也要越来越顶级。于是,各类自欺欺人的所谓的“课题”流行, “八股式论文”盛行,学术造假横行,连当了所谓的院士都还要学术“偷腥”。于是,个性可以没有,思想可以没有,阿谀奉承、犬儒主义,“这个可以有”。

于是……

 

三、误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这是国人给拿破仑原句的意译。拿破仑在一次战争动员会上原句的英文直译是:Every French soldier carries a marshal’s baton in his knapsack.直译为汉语是:“每个法国士兵的背包里都装着一只元帅的指挥棒。”这句原话可以理解为每个士兵都要听将军的指挥,也可理解为每个士兵将来也可以成为将军。若理解为前一种,那是军队纪律的要求,符合逻辑;若理解为后一种,那是拿破仑以将来当将军为诱饵,鼓励士兵勇敢杀敌立功,这是一种战前动员谋略,其实也包含了忽悠成分。可我们的国人,却硬是要将它翻译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种所谓的翻译,其实是一种篡改。这句话就这样成为了“至理名言”,就这样被后世所追捧。

我认为,只想当将军的士兵也不是好士兵,大家都想当将军的部队,肯定打败仗!

我的一位朋友,主动辞去正处级岗位的一把手职位,加盟一家律师事务所,做了一名普通的律师,认真处理每一件受托案件或事务,心态很平和。现在时间上有弹性,行动上有自由,以前一个月有20多个晚上要在外应酬,现在有20多个晚上可回家“相妇教子”,你能说他不是个好“士兵”?

其实,工作和生活之于人,就像穿的鞋子,尺码是大是小、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正确认识自己,脚踏实地,很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人人都想当将军非常可怕。

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择业观念,因此,应该深刻理解陶行知“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的教育思想。

或曰:人难道不要上进心?自然不是。做“人中人”,不是说不要上进,而是说要发扬“人”所固有的一切优良品质与作风,从而脚踏实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力发挥自己的能量,尽量把生活过好。

 

四、有毒

“人上人”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莘莘学子在高压下拼搏,芸芸众生在生活中奔波,不知疲倦地拼搏,不择手段地肉搏,直到终老。结果,除了处于金字塔顶端者之外,绝大部分人还是发现自己居于“人下”,结果,心里永远愤懑,情绪永远失衡。

教育子女、引导学生成为“人上人”,反映出我们社会平等意识的严重缺乏,以及由此导致的教育错位。所以,“人上人”就有理由欺压“人下人”的尊严,就有理由剥夺“人下人”的财富,“人下人”就只能逆来顺受。相对于每个公民应享受平等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基本权利之诉求,今天,更多人被教育着去追求特权,然后去享受特权。

“人上人”观念,就这样害了很多人——读书,读成了考试机器,读成了被阉割的奴隶;成不了“人上人”,就自暴自弃;做不了“体面”工作,就低三下四,体会不到劳动者的光荣和自我尊重;面对强权,就逆来顺受,连放个屁,都小心翼翼。

天赋人权,人生来平等!向学生灌输“人上人”思想,争当“人上人”,漠视“人下人”,这里面就暗含着一个巨大的阴谋:把学生忽悠到一条狭小的道路上,学生呢,如那英所唱,“喝下了藏好的毒,就这样被它征服”。

这则故事真的好毒。